邊排著行程邊瀏覽網頁,眼睛被某網友的一篇介紹琵琶湖煙火大會的網誌吸引住,隨即翻找自己的照片,才發現原來同是當天淋雨苦難同胞之一!真巧。
日本各地在夏季似乎盛行煙火大會,從南到北一進入盛夏,幾乎都有機會參與這類煙火盛典。就我所知七月底,在大阪天滿神宮的天神祭就會舉行煙火大會。八月除了位在滋賀縣的琵琶湖會舉辦,京都市南端的宇治川也會舉行。另外東京的隅田川花火大會也頗具盛名。
在夏夜晚風之中,三五好友坐在河畔或湖畔,一邊喝茶品嘗甜點,一邊仰頭欣賞燦爛如燄的煙火,百發齊放映照在夜空,有如一幅鮮艷美麗的畫。
此話的確不假。
但要體驗此番享受,恐怕需要一場戰鬥。回想去年在琵琶湖的那場花火之戰,真的可以說上一輩子。
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
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
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
在六盛茶庭初嘗舒芙蕾
在踏進這間店之前,我們才揮別上一間かもがわカフェ不到半小時。
像是日本上班族在酒場流連忘返,喝咖啡也要來一場二次会,以求盡興而歸。
對於かもがわカフェ有些失望的我們,立刻振作精神,翻閱如寶書一般的京都咖啡名店圖鑑,尋找下一個落腳處。
六盛茶庭這間店,因此落入眼簾。
像是日本上班族在酒場流連忘返,喝咖啡也要來一場二次会,以求盡興而歸。
對於かもがわカフェ有些失望的我們,立刻振作精神,翻閱如寶書一般的京都咖啡名店圖鑑,尋找下一個落腳處。
六盛茶庭這間店,因此落入眼簾。
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
ゲストハウストンボ日和
トンボ,日語中蜻蜓的意思。
暫留於此的房客,有如鴨川上的蜻蜓一般,點過水面就離去。
遊學期間,我選擇住在這個距離出町柳站步行不需一分鐘的小民宿裡。校方曾提供幾處與學校合作的租屋地點,但我覺得挺偏僻,上學、出遊皆不方便,才自己找了民宿。
這民宿帶給我的感受一直是五味雜陳,因為優缺點都不少。來京都旅行兩次,第一次住町家,第二次住Tonbo,都是民宿。忘記從哪聽來,住民宿更能貼近當地人的生活。儘管有些不便,但若想體驗所謂人情味濃厚的民宿,絕對是這裡沒錯。
如果真有哪天住飯店住膩了,我會選擇再來住一次Tonbo吧。
暫留於此的房客,有如鴨川上的蜻蜓一般,點過水面就離去。
遊學期間,我選擇住在這個距離出町柳站步行不需一分鐘的小民宿裡。校方曾提供幾處與學校合作的租屋地點,但我覺得挺偏僻,上學、出遊皆不方便,才自己找了民宿。
這民宿帶給我的感受一直是五味雜陳,因為優缺點都不少。來京都旅行兩次,第一次住町家,第二次住Tonbo,都是民宿。忘記從哪聽來,住民宿更能貼近當地人的生活。儘管有些不便,但若想體驗所謂人情味濃厚的民宿,絕對是這裡沒錯。
如果真有哪天住飯店住膩了,我會選擇再來住一次Tonbo吧。

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
かもがわカフェ、Hedgehog與Junaida
會知道這間位於荒神口的咖啡店,一開始是從固定於instagram追蹤的京都人,他所拍的照片得知。濃綠色的招牌,稚氣的字樣寫著「かもがわカフェ」,再加上那隻苗條的白鴨,對於這間店傾心與嚮往,竟是從招牌開始。
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
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
寫在京都記敘之前
做任何事前沒有來個起手式,好像便難以開始。不絮絮叨叨扯東扯西一下,整個事情顯得太拘謹了,反而不知道從何下筆。
其實想用文字兼整理照片來記錄這一個月足足30日的京都生活,早在啓程之前就已定下心願,只是去得匆匆,回來又忙於他事,惰性貫穿全軸,一個懶字總結。幸好,總算趕在2014的農曆年前踩線開跑。
一個月在他鄉的日子,除了京都,也搭著電車踏踏大阪、神戶、滋賀、奈良等週邊都市。每天都過得很鮮(外加上熱和喘),像初次面對海洋,在海灘玩沙戲水的小孩,這把沙非得抓一手,那波浪潮非得追著跑上一段。雖然不是第一次到京都,但說長不短的一個月,任何事都有發酵的可能,像是京都有名的種種醬菜,吃了,也竭盡所能地品味了,仍說不上酸甜苦鹹,只能用貧乏的言語表達好好吃、很下飯。
猶記得回台後整理了一張京都美食圖,泰半都是拉麵,隨意就湊上十幾道料理,趁著在京的最後一週,和朋友卯足勁實行每日一名店計畫,翻閱一本邪惡的《京都カフェ お散歩地図》按圖索驥,騎車頂著烈日四處探訪,不論甜鹹,進了胃裡,都變成一生相隨的肚邊油脂,真不枉費胖了三四公斤。
旅途已經結束很久了。
但記憶的正片現在正要放映。
其實想用文字兼整理照片來記錄這一個月足足30日的京都生活,早在啓程之前就已定下心願,只是去得匆匆,回來又忙於他事,惰性貫穿全軸,一個懶字總結。幸好,總算趕在2014的農曆年前踩線開跑。
一個月在他鄉的日子,除了京都,也搭著電車踏踏大阪、神戶、滋賀、奈良等週邊都市。每天都過得很鮮(外加上熱和喘),像初次面對海洋,在海灘玩沙戲水的小孩,這把沙非得抓一手,那波浪潮非得追著跑上一段。雖然不是第一次到京都,但說長不短的一個月,任何事都有發酵的可能,像是京都有名的種種醬菜,吃了,也竭盡所能地品味了,仍說不上酸甜苦鹹,只能用貧乏的言語表達好好吃、很下飯。
猶記得回台後整理了一張京都美食圖,泰半都是拉麵,隨意就湊上十幾道料理,趁著在京的最後一週,和朋友卯足勁實行每日一名店計畫,翻閱一本邪惡的《京都カフェ お散歩地図》按圖索驥,騎車頂著烈日四處探訪,不論甜鹹,進了胃裡,都變成一生相隨的肚邊油脂,真不枉費胖了三四公斤。
旅途已經結束很久了。
但記憶的正片現在正要放映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